宝珑虚拟币的欺骗行为:非法套路与资产陷阱深度揭秘

“宝珑虚拟币” 并非所谓的 “数字资产新选择”,而是近期出现的典型虚拟货币诈骗载体。结合虚拟货币非法集资共性套路、警方通报案例及监管政策可知:宝珑虚拟币的所有宣传均属欺骗行为,其通过 “虚假包装造势 — 诱导投入资金 — 操纵价格跑路” 的完整链条实施诈骗,本质是服务于非法敛财的工具,参与即面临资产清零与法律风险。

一、欺骗行为一:虚假概念包装,伪造 “合规真身”

宝珑虚拟币的核心欺骗手段,是用虚假概念掩盖非法本质,精准击中用户对 “新兴投资” 的认知盲区。与 ZHB 伪造央行备案的套路类似,诈骗团伙宣称宝珑虚拟币 “基于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技术,获海外金融牌照认证”,甚至伪造与知名科技公司的合作协议,将其包装成 “元宇宙生态核心代币”。

更具迷惑性的是,其刻意混淆 “技术价值” 与 “代币价值”—— 炒作 “去中心化存储 + 跨境支付” 双重概念,却从未公开任何可验证的技术白皮书或落地应用,所谓 “技术优势” 不过是复制 FIL 等代币的宣传话术。这种包装完全符合虚拟货币非法集资 “画饼” 的典型特征,目的是让用户产生 “错过即错失良机” 的错觉。

二、欺骗行为二:造势营销诱导,构建 “稳赚假象”

为放大欺骗效果,宝珑虚拟币通过多维度造势制造 “繁荣假象”,复刻币圈炒作惯性。线上依托社交平台精准推送广告,以 “注册送 100 枚宝珑币”“邀请好友享分红” 等空投福利拉新,并在虚假交易群内安排 “托儿” 晒出 “日赚万元” 的虚假收益截图;线下则模仿正规金融机构举办 “投资推介会”,赠送米面油等小礼品吸引中老年群体,与非法集资 “造势引流” 的套路如出一辙。

更致命的是其 “小额兑现” 的欺骗技巧:初期允许用户投入几百元后快速提现盈利,以此建立信任。浙江金华高女士曾在类似虚拟币骗局中,因 1 万元 “成功交易” 放松警惕,最终被骗 20 万元,这与宝珑虚拟币诱导用户追加投入的逻辑完全一致。

三、欺骗行为三:操纵价格跑路,完成 “收割闭环”

当大量用户入局后,宝珑虚拟币通过后台操纵完成终极欺骗 —— 价格暴跌与平台跑路。诈骗团伙通过机器人程序刷量制造交易繁荣假象,待币价被炒作至预设高点后,突然停止提现,以 “系统维护”“风控审核” 为由拖延,同时后台持续抛售代币导致价格断崖式下跌。

这种 “拉涨杀跌” 的操纵行为,在虚拟货币骗局中屡见不鲜。新疆马某委托好友代购虚拟货币,最终因平台无法兑现损失 34 万余元,法院明确此类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损失需自行承担,这意味着参与宝珑虚拟币的用户即便报警,也难以追回损失。当用户察觉被骗时,平台已清空服务器跑路,相关团伙多藏身境外,追责难度极大。

四、欺骗行为的本质:非法属性下的必然收割

宝珑虚拟币的所有欺骗行为,均建立在其非法属性之上。我国十部委早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参与交易引发的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宝珑虚拟币既无真实价值支撑,也无合规背书,其 “欺骗行为” 并非偶然操作,而是这类非法项目从诞生起就注定的收割逻辑。

对普通用户而言,需认清核心事实:宝珑虚拟币的每一步宣传都是骗局,从概念包装到提现限制,最终目的都是骗取资金。正如赵长鹏、何一主导的币安生态因非法性崩塌,宝珑虚拟币的欺骗行为也终将暴露。远离所有虚拟货币交易,选择银行理财、基金等正规渠道,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