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币的涨跌轨迹,是加密市场 Meme 币 “情绪为王、价值缺位” 特征的鲜活注脚。作为缺乏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的竞争性虚拟货币,其价格剧烈波动并非源于资产价值变化,而是由名人效应、市场炒作与行业环境共振形成的短期脉冲,与奥拉丁依靠虚假宣传拉动价格的逻辑本质相通。
名人与平台背书是催生暴涨的核心引擎。Meme 币的上涨往往依赖 “流量引爆点”,People 币的历次冲高均与关键人物表态或平台上线强相关。类似 TRUMP 币因特朗普发声单日暴涨 1250%,People 币曾借助某海外网红 “喊单” 及头部交易所上线交易对,在 24 小时内实现超 300% 的涨幅。这种 “名人站台 + 交易所引流” 的模式,精准击中投机者的 FOMO(错失恐惧)心理,使其在缺乏生态支撑的情况下,仅凭社交热度就能撬动市值飙升,与 Toncoin 币依托 Telegram 生态落地的增长路径形成鲜明反差。
炒作退潮与资金撤离触发断崖式下跌。People 币的下跌逻辑比上涨更简单直接:当短期炒作情绪降温,缺乏价值锚点的代币必然回归原形。正如人民网指出的,竞争性虚拟货币跌幅常接近 90%,People 币曾在热度消退后,因前十大巨鲸地址集中抛售 50% 筹码,导致价格在 3 天内暴跌 85%。更致命的是,其所谓 “社区自治” 实为控盘者操盘工具 —— 核心地址通过虚假转账制造交易繁荣假象,一旦开始套现便引发连锁踩踏,这与奥拉丁团队转移资产后崩盘的套路如出一辙。
行业环境与监管风向加剧波动幅度。加密市场的系统性变化会放大 People 币的涨跌弹性。2025 年 1 月特朗普推出个人代币引发市场狂热时,People 币借势跟风上涨;而 10 月 PYUSD 铸造乌龙导致市场总市值缩水 30%,其价格也随恐慌情绪下跌超 40%。监管层面的风吹草动更具杀伤力,当多地明确 Meme 币炒作涉嫌非法金融活动时,People 币因无合规背书,遭遇交易所下架预警,单日跌幅一度达 60%,暴露了这类代币对政策风险的极端敏感性。
People 币的涨跌从未脱离 Meme 币的宿命:上涨靠流量造势,下跌因价值真空。对比 ONDO 币依托 RWA 资产的稳健估值,其价格波动更像是 “零和游戏” 中的资金转移 —— 少数人借情绪收割,多数人跟风站岗。奥拉丁的崩盘已警示,靠虚假叙事支撑的价格终将崩塌,而 People 币的涨跌逻辑更证明:在加密市场中,缺乏创新与应用的代币,再剧烈的涨跌也只是投机泡沫的转瞬即逝。对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这类情绪驱动的波动,不如警惕 “高收益炒作” 背后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