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 币为啥涨不起来?三重枷锁下的滞涨真相

 

“Core 币为啥涨不起来” 的追问,道出了部分持有者的焦虑,但答案早已藏在其机制缺陷与市场环境中。作为缺乏真实价值支撑的虚拟货币,Core 币的滞涨并非短期波动,而是释放抛压、生态空转与监管高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且其在我国的非法属性,更让 “上涨” 成为毫无意义的伪命题。

持续的释放抛压,构成价格上涨的第一重枷锁,这与 Core 币的释放机制直接相关。根据 Core DAO 白皮书,10 亿枚代币中 40%(4 亿枚)为锁仓释放份额,其中早期投资者的 25% 份额与核心团队的 15% 份额均采用线性释放模式,仅团队部分每月就有超 125 万枚解锁。2025 年以来,随着解锁进入高峰期,市场持续面临 “旧币抛售” 压力 —— 链上数据显示,每月净流出交易所的 Core 币超 300 万枚,这种 “供给持续增加、需求萎靡” 的失衡状态,直接压制了价格弹性,与加密矿企因债务压力抛售资产导致股价暴跌 98% 的逻辑如出一辙。

生态空转与价值缺失,是滞涨的核心根源,比抛压影响更为深远。Core 币自推出以来,始终未能落地具备真实需求的应用场景,所谓 “多链聚合”“质押生态” 仅停留在白皮书层面,既无传统企业接入,也未形成用户自发的使用闭环。更致命的是技术缺陷:2025 年节点故障导致超 7.3 亿美元质押资产损失,暴露其底层架构的脆弱性,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这种 “无应用、无营收、无创新” 的 “三无状态”,使其无法像比特币那样依托市场情绪反弹,反而在风险资产整体疲软时首当其冲下跌,与稳定币因缺乏弹性难以获得市场认可的困境本质一致。

市场信任崩塌与监管高压,成为压垮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 “每月释放领取” 的骗局泛滥,导致大量用户因私钥被盗、平台跑路遭受损失,直接引发 Core 币的信任危机,散户参与意愿骤降。更关键的是,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Core 币无法在境内合规流通,仅能在无监管的灰色平台交易,流动性严重不足。同时,国际清算银行指出虚拟货币易被用于非法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其 “高风险资产” 的认知,即便美联储降息推动风险资产复苏,资金也更倾向流入比特币等头部币种,Core 币自然被边缘化。

部分持有者抱有 “等待生态爆发” 的幻想,实则陷入认知误区。Core 币的滞涨并非短期市场情绪导致,而是 “供给过剩、价值真空、合规缺失” 的系统性问题,这与加密矿企因商业模式缺陷陷入破产的结局具有同构性。更重要的是,无论价格涨跌,参与 Core 币交易均涉嫌违法,已有用户因帮诈骗团伙推广涉刑,这比资产亏损的后果更为严重。

综上,Core 币涨不起来是多重风险共振的必然结果,且其非法属性决定了 “上涨” 毫无意义。与其纠结价格走势,不如认清虚拟货币的投机本质,以节点故障、诈骗案例为戒,坚决远离各类虚拟货币交易,守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