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立法 5 月 3 日最新消息:表决前夕的冲刺与市场预热

 

2025 年 5 月 3 日,距离香港立法会三读表决《稳定币条例草案》仅剩 18 天,这一关键时间点的立法动态与市场反应,成为数字金融领域的关注核心。当日披露的多项进展显示,立法落地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监管框架细节与市场准备工作同步推进。

立法层面,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于 5 月 3 日向立法会提交补充说明文件,明确回应了议员此前关注的三大核心争议。针对 “储备资产流动性标准”,文件细化规定仅允许 90 天内到期的短期国债、央行存款等四类资产纳入储备,且现金及等价物占比不得低于 20%;对于 “零售投资者保护”,则新增 “仅持牌机构可向公众销售稳定币” 的条款,禁止无牌发行方的任何宣传行为。这些调整进一步夯实了 “风险为本” 的监管原则,为表决扫清障碍。

市场端已提前进入预热状态。5 月 3 日当天,渣打香港、汇丰银行等机构均透露已完成牌照申请材料的最终修订,其中渣打联合体更是公开其港元稳定币储备方案 —— 计划以 70% 短期国债搭配 30% 港元现金构建储备池,呼应监管要求。同时,Web3 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已有超 20 家初创企业于当日完成金管局的 “预沟通” 流程,申请意向覆盖港元、美元、人民币多币种稳定币发行。

监管沟通方面,香港金管局于 5 月 3 日晚间召开闭门吹风会,向 12 家潜在申请人解读即将发布的《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核心内容,明确反洗钱尽职调查、客户资产分隔等实操标准,并透露首批牌照将侧重 “具备传统金融背景的机构”,数量严格控制在个位数。这一信息迅速稳定市场预期,避免了对 “无序发牌” 的担忧。

综上,5 月 3 日的动态勾勒出香港稳定币立法落地前的清晰图景:监管细则持续完善、市场主体加速备战、风险防控底线明确。这些进展为 5 月 21 日的立法表决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香港 “全球首个法币稳定币监管框架” 的落地路径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