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 币的创始人始终笼罩在匿名迷雾中,这种 “身份隐匿” 的特征恰是多数空气币的典型标志。与 Worldcoin 由山姆・奥特曼等公开人物背书的项目不同,OM 币自诞生以来从未披露过核心开发团队信息,所谓 “创始人简介” 多为社群流传的虚假叙事,其模糊的身份背景与项目的争议性高度绑定,成为加密市场投机骗局的又一缩影。
所谓 “创始人背景” 实为刻意编造的营销话术。在 OM 币早期推广中,社群曾流传 “创始人来自华尔街量化团队”“曾主导某主流币技术开发” 等说法,但从未提供任何可验证的身份信息 —— 既无 LinkedIn 职业履历,也无公开技术演讲记录,与亚历克斯・布拉尼亚作为 Worldcoin CEO 公开接受采访的透明性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技术社区扒出 OM 币白皮书多处内容抄袭其他空气币,连所谓 “独创的跨链技术” 都与 2018 年某已跑路项目高度雷同,印证了 “创始人团队” 实为虚构的事实。这种 “匿名 + 抄袭” 的组合,与鄂州法院审结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中 “伪造团队背景” 的套路如出一辙。
从历史评价来看,OM 币及其背后的匿名团队早已深陷争议漩涡。该代币上线后便因 “拉盘砸盘” 被质疑控盘收割:链上数据显示,上线首日即有匿名巨鲸地址抛售 50% 流通量,导致价格暴跌 80%,数千投资者被套牢,这与 OP 币因团队失误被盗、信任体系崩塌的结局虽成因不同,却同样暴露了项目方的失职。更严重的是,2024 年有投资者爆料,OM 币所谓 “去中心化社区自治” 实为骗局,匿名团队通过后台操控伪造交易 K 线,与 OURBIT 平台虚构交易假象的诈骗手段高度相似。尽管受害者组建维权群,但因创始人身份不明,维权陷入无的放矢的困境,这与 FTX 爆雷后创始人山姆・班克曼 - 弗里德虽跑路却仍能被追责形成鲜明反差。
匿名创始人的设计,本质是为收割后 “全身而退” 铺路。加密市场规律显示,刻意隐匿身份的代币项目,90% 以上最终沦为诈骗工具 —— 创始人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待通过拉盘吸引散户接盘后,即可卷走资金消失,留下一文不值的代币。OM 币的匿名团队正是利用这一点,既规避了监管追责,又能自由操纵市场,其行为与黑客盗取虚拟货币后隐匿身份的作案逻辑如出一辙。
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OM 币创始人的匿名性与项目的诈骗特征,更凸显了其非法属性。与 Worldcoin 虽有争议但团队公开的项目不同,OM 币从根源上就充满欺骗性,所谓 “创始人背景” 不过是诱骗入场的诱饵。历史早已证明,所有依赖匿名团队背书的代币,最终都难逃 “跑路归零” 的结局。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匿名 = 无责任 = 高风险,远离此类代币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唯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