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所买卖 U 币合法吗?境外平台交易算不算合规?” 这一问题的答案,在监管文件与司法判例中早已明确:无论通过境内还是境外交易所买卖 U 币(USDT),均属非法金融活动,不仅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更可能因涉及洗钱、帮信等犯罪面临刑事追责,与前文所述特朗普 USD1 “借虚拟货币外壳行非法之事” 的逻辑同源,本质是踏入法律与财产双重危机的危险行为。
首先必须明确法律红线:任何交易所的 U 币买卖均属非法金融活动。我国 2021 年十部门联合通知及 2025 年最新政策重申,包括泰达币(USDT)在内的所谓稳定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而虚拟货币兑换、为交易提供撮合服务等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这意味着,境内不存在合规的 U 币交易平台,境外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行为。司法实践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法院已明确判决,参与 U 币交易引发的损失需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彻底否定了交易的合法性基础。
交易所买卖 U 币已沦为犯罪活动的 “温床”,风险远超投机本身。此类交易的核心风险并非价格波动,而是与违法犯罪的深度绑定: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法院审理的案件显示,被告人通过欧易平台买卖 U 币,为诈骗分子转移赃款 38 万余元,即便仅获利 1.2 万元,仍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提起公诉。更隐蔽的是,非法交易所常以 “低手续费”“秒到账” 为噱头,实则为资金跨境转移提供通道,用户在不知情中成为电诈、赌博等犯罪的 “帮凶”,其风险逻辑与特朗普 USD1 被用于跨境洗钱如出一辙。
参与交易所 U 币买卖,面临法律与财产的双重毁灭打击。法律层面,除了交易行为本身违法,若为交易所提供资金结算、宣传推广等协助,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或帮信罪;即便单纯参与交易,一旦资金涉及犯罪,账户也会被冻结,且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财产安全层面,风险已形成闭环:非法交易所服务器多隐匿境外,随时可能卷款跑路,用户既无法核实平台资质,也难以追踪资金流向,正如中国新闻网报道的案例,投资者委托他人购币亏损 34 万元后,因交易非法被法院驳回诉请。
监管持续高压围剿,交易所 U 币交易已无生存空间。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中央统筹、央地联动的常态化打击机制,通过切断支付渠道、处置非法网站、监测资金流向等多维度措施,全面清理虚拟货币交易活动。这种整治力度与打击特朗普 USD1 等名人代币炒作一脉相承,无论平台以何种名义包装,只要涉及虚拟货币交易,均属重点围剿对象。
综上,交易所买卖 U 币绝非 “个人投资自由”,而是明确触犯监管红线、暗藏刑事风险的非法行为。其与特朗普 USD1、USDT 换泰铢等共同构成虚拟货币非法网络,且因 “交易所背书” 更具迷惑性。投资者需牢记:虚拟货币无实际价值,我国严禁任何相关交易,远离所有 U 币交易平台,才是守护自身安全的唯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