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币已被国家正式批准了吗?非法属性与传销骗局揭秘

“派币已被国家正式批准了吗?” 的疑问,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而核心答案必须明确:派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从未获得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正式批准,其相关发行、交易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所谓 “国家批准” 的传言全是诈骗话术,盲目参与不仅面临财产损失,更可能卷入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

我国对派币这类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一贯明确且严厉。2021 年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派币虽被包装为 “斯坦福博士团队打造”“手机挖矿创新产物”,但本质仍是非货币当局发行的虚拟资产,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自然不在 “国家批准” 的金融产品之列。事实上,自 2017 年叫停 ICO 以来,境内已全面清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派币既未在任何合规金融机构流通,也未被纳入法定数字货币体系,所谓 “批准” 纯属无稽之谈。

宣称 “派币获国家批准” 的背后,是典型的传销式诈骗套路。派币的扩张模式与公安部破获的 “Plus Token 平台” 传销案高度相似 —— 均以 “拉人头” 发展下线为核心,通过层级关系计酬获利。尽管其宣称 “无需金钱投入”,但明确鼓励用户 “邀请新人、建立联络群”,上线可通过为下线交易提供担保赚取费用,形成多层级分销体系。这种模式已符合传销的核心特征: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依据,层级关系远超监管红线。常州地区曾查处的派币传销案显示,当地参与人员达 40 人、层级 6 级,涉案资金超 651 万元,相关责任人已被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刑。

即便抛开传销属性,参与派币相关活动的法律与安全风险已触底红线。我国明确境外虚拟货币平台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非法,而派币交易需通过境外平台或场外 OTC 完成,用户 “翻墙” 参与已违反《网络安全法》。更危险的是,派币常被用于洗钱犯罪 ——2025 年浦东警方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团伙就通过注册虚拟货币钱包转移涉诈资金,派币作为流通媒介已沦为违法工具。若用户不慎接收涉诈派币,可能因帮信罪被追责,且因交易非法,即便资产被盗也无法通过法律维权。

必须认清派币与数字人民币的本质区别。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有国家信用背书,服务于合法支付场景;而派币是无真实价值支撑的 “空气币”,其 “挖矿”“交易” 本质是诈骗分子敛财的幌子。二者在合法性、安全性上没有任何可比性。

总之,派币从未获国家批准,相关宣传全是骗局。核心不在于 “是否批准”,而在于 “必须远离”。远离派币及所有虚拟货币炒作,选择合规金融渠道,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