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0 日 17 时至 11 日 17 时的 24 小时内,币圈上演 “冰火两重天”:比特币领衔的主流币种集体暴跌引发史上罕见爆仓潮,而机构资金暗流涌动与监管动态交织,让市场在恐慌与博弈中剧烈震荡,凸显加密资产的高风险性。
行情异动成为 24 小时核心快讯。11 日凌晨,比特币突发断崖式下跌,一度失守 11 万美元关口,最大跌幅超 13%,截至发稿报 113700 美元 / 枚。中小币种跌幅更甚:以太币暴跌逾 17%,瑞波币、狗狗币跌幅均突破 30%,SOL、HYPE 等热门代币单日跌幅超 25%,创下 4 月以来最惨烈的单边下行行情。此轮暴跌打破了此前机构预期的 “高位震荡” 格局 —— 就在前一日,Gate 研究院还指出比特币突破 12.6 万美元后机构资金回流,现货 ETF 七日净流入达 8.97 亿美元,这种预期反转加剧了市场混乱。
爆仓数据刷新纪录成为最刺眼的市场注脚。据 Coinglass 实时统计,过去 24 小时全网爆仓额飙升至 191.41 亿美元,超越今年 4 月峰值,162 万投资者惨遭 “血洗”。其中多单爆仓占绝对主导,达 166.86 亿美元,反映市场此前普遍存在的乐观预期被彻底击碎。单笔最大爆仓出现在 Hyperliquid 平台的 ETH-USDT 合约,价值高达 2.03 亿美元,比特币、以太坊分别贡献 53.17 亿、43.78 亿美元爆仓额,成为重灾区。社交媒体上,“交易生涯结束” 的哀叹刷屏,印证了衍生品市场的残酷性。
机构动向与监管信号构成市场潜在变量。尽管行情暴跌,机构资金博弈仍在持续:一方面,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七日 8.97 亿美元净流入的态势尚未逆转,显示部分长线资本仍在布局;另一方面,链上数据显示,匿名巨鲸在暴跌前已通过场外渠道抛售超 2 万枚比特币,规避了公开市场砸盘风险,延续了此前 “合规机构精准套现” 的特征。监管层面,香港金管局上周实施的《稳定币条例》持续发酵,而中国大陆对加密交易的禁令未现松动,这种 “监管分化” 成为影响机构决策的重要因素。
风险事件与骗局警示同步发酵。与行情暴跌形成呼应的是,此前 “火币联盟卷款 3 亿跑路” 事件余波未平,该骗局伪造合作关系以 438% 年化收益诱骗投资者,资金转移至东南亚后维权无门。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恐慌期往往伴随诈骗高发,需警惕 “抄底指引”“爆仓赔付” 等虚假话术。
24 小时的市场震荡再次印证:加密资产受宏观预期、机构操作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波动毫无规律可循。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百万人爆仓的教训已足够深刻,远离交易才是财产安全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