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 币收益计算机:虚假测算下的非法挖矿陷阱

 

网络上流传的 “ETC 币收益计算机”,看似是能精准估算挖矿收益的工具,实则是诱导用户参与非法挖矿的 “诱饵”。这类工具通过虚构算力、电价、币价等参数,制造 “低投入高回报” 的假象,但其背后不仅暗藏财产损失风险,更与我国禁止虚拟货币挖矿的法律政策相悖,参与相关活动需承担严重后果。

从工具本质来看,ETC 币收益计算机的测算结果毫无可信度。正规收益测算需基于实时全网算力、矿机能效、电力成本、ETC 币价波动等动态数据,而市面上的 “ETC 币收益计算机” 多为不法分子自行开发的简易程序,参数可人为篡改 —— 比如默认 “全网算力恒定不变”“电价 0.2 元 / 度”“ETC 币价年涨 50%”,完全忽略市场真实风险。以某款工具为例,其显示 “投入 10 万元购买矿机,年化收益可达 8 万元”,但实际情况是,2024 年 ETC 全网算力波动幅度超 40%,单月币价最大跌幅达 35%,叠加矿机折旧、电费上涨,多数矿工实际处于亏损状态,所谓 “收益测算” 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

更危险的是,ETC 币收益计算机常与非法挖矿项目绑定。不法分子以 “使用工具测算后可参与算力托管” 为噱头,诱导用户缴纳 “加盟费”“托管费”,或购买其推销的 “二手矿机”,实则是传销与诈骗的结合体。2025 年江苏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推广 ETC 币收益计算机,吸引超 300 人参与 “算力众筹”,涉案金额达 1200 万元,最终资金被卷款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这类工具的核心作用,本质是为非法项目 “背书”,降低用户警惕性,使其一步步陷入骗局。

从法律层面看,使用 ETC 币收益计算机并参与挖矿,已触碰政策红线。我国 2021 年就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最高人民法院明确 “挖矿合同无效,损失自行承担”。2024 年山西某案例中,张某因轻信 ETC 币收益计算机的测算结果,投资 50 万元建设矿场,矿机被依法没收,投入资金全部亏损,且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即便部分用户选择 “跨境挖矿”,也可能因资金跨境流动涉嫌非法外汇交易,面临账户冻结、罚款等处罚。

ETC 币收益计算机还掩盖了高耗能的环境代价。ETC 挖矿与比特币类似,需大量专用矿机持续运算,单台矿机日均耗电量约 15 度,与我国 “双碳” 目标严重冲突。这类工具刻意回避能源消耗问题,仅强调 “收益”,本质是对环境与法律的双重漠视。

总之,ETC 币收益计算机绝非 “投资辅助工具”,而是非法挖矿产业链的一环。其测算结果虚假,绑定项目违法,参与相关活动不仅赚不到钱,还会面临财产损失与法律追责。我国对虚拟货币挖矿的打击力度持续升级,远离这类工具及相关活动,才是守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