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手机挖矿项目靠谱吗?每天点一点就能赚大钱?” 随着虚拟货币骗局不断翻新,打着 “Web3.0”“零成本致富” 旗号的手机挖矿项目在 2025 年再度抬头,尤其盯上老年人群体。但结合杭州、浙江等地警方通报及监管政策来看,2025 年绝大多数手机挖矿项目本质是诈骗或传销工具,其所谓 “挖矿” 既无实际价值产出,更暗藏财产损失、信息泄露与法律追责风险,且已明确属非法金融活动范畴。
2025 年手机挖矿项目的核心套路,是用 “零成本” 伪装掩盖诈骗本质。此类项目多以 “无需投钱、仅靠手机点击” 为噱头,要求用户下载指定 APP,每 24 小时点击 “闪电按钮” 即可 “挖矿” 获取虚拟货币,典型代表如持续炒作的 Pi 币项目。为诱导用户沉迷,项目方设计 “拉人头提算力” 机制:邀请亲友用自己的邀请码注册,可提升 25% 挖矿效率,形成金字塔式层级架构,与义乌 “未来矿场” 项目的传销模式如出一辙。更具迷惑性的是,项目方会要求用户完成 KYC 实名认证,上传身份证照片、进行活体检测,美其名曰 “为变现做准备”,实则借此大量收集隐私信息,部分数据被倒卖至非法渠道。
2025 年手机挖矿项目已演化出三类精准收割陷阱,老年人群体成重灾区。第一类是 “线下质押诈骗”,以 “Pi 币兑换黑金卡” 为名,要求用户缴纳数百元报名费参加线下培训,签署《免责协议书》后承诺 “1 枚币值 200 万元”,诱导将虚拟货币质押给 “合作企业”。浙江李先生卧底发现,此类培训 80% 参与者为老人,现场收走所有电子产品防止泄密,本质是借 “高价值变现” 骗取报名费与个人信息。第二类是 “升级付费骗局”,APP 内弹出 “算力包打折” 提示,宣称花 399 元购买 “高级矿机” 可日赚百元,实则付费后 “挖矿收益” 仅为后台篡改的数字,杭州汪阿姨就险些因 “小姐妹推荐” 充值入局。第三类是 “变现对接诈骗”,宣称 “对接银行通道” 需缴纳 5%“手续费”,或要求绑定 “境外交易所账户”,用户转账后立即被拉黑,2025 年已有超千名老人因此被骗走养老金。
参与 2025 年手机挖矿项目,面临法律与财产的双重毁灭风险。法律层面,我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 “挖矿” 属非法活动,2025 年多地监管部门进一步指出,此类项目通过 “拉人头返利” 扩张,涉嫌传销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中央财经大学专家强调,以代币为激励的手机挖矿,若涉及变现交易即构成非法集资或诈骗犯罪。财产层面,即便完成 “挖矿” 与认证,虚拟货币也无法合法变现 ——Pi 币等代币无任何资产支撑,价格全靠炒作,且项目方设置 90% 以上锁仓机制,用户实际可交易数量近乎为零;更危险的是,虚假挖矿 APP 多含恶意代码,会自动窃取银行卡信息,浦东警方 2025 年就破获此类盗刷案件,受害人损失超百万元。
识别 2025 年手机挖矿陷阱需坚守三大原则:不相信 “零成本赚钱”,任何仅靠点击就能获益的模式均是骗局;拒绝上传身份证等敏感信息,KYC 认证必然伴随隐私泄露风险;坚决不参与 “拉人头” 推广,层级奖励机制已涉嫌违法。监管部门多次提醒,此类项目的 “挖矿进度”“变现承诺” 全是数字游戏,APP 本身就是诈骗工具。
2025 年手机挖矿项目的 “零成本” 噱头,不过是包裹骗局的糖衣。在我国对虚拟货币的零容忍监管下,无论项目包装得多么 “新潮”,只要涉及代币发行与层级推广,就是法律与资金的双重陷阱。远离各类挖矿 APP,选择合规理财渠道,才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唯一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