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领域,“绿途币” 的名字因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而备受关注。它打着 “碳达峰、碳中和” 的幌子,构建起一个看似诱人实则充满欺诈的资金盘,让众多投资者深陷其中。随着事件的发酵,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对绿途币项目展开立案调查,如今进展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绿途币项目的操盘手手段极为恶劣。他们冒充国家部门,虚构新闻发布会,买通部分自媒体发布虚假新闻通稿,宣称要举行关于 “绿途安全币全面登记工作” 的发布会,还编造出财政部保密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出席的假象。项目核心人物信息同样造假,如号称 “留美环保博士” 的头目 “张凯”,其哈佛毕业证是 PS 的,所谓 “央企合作经历” 也全是编造。技术组在迪拜操控后台,资金组通过地下钱庄将百亿赃款转移至缅甸、阿联酋,2024 年 3 月核心成员更是包机逃往国外,留下无法登录的 APP 和一堆无法兑现的 “碳积分” 给受害者。
面对如此猖獗的违法行径,江苏警方迅速介入,积极开展调查工作。从目前已通报的情况来看,绿途币案件涉及范围极其广泛,覆盖全国 31 个省份。众多参与者遭受了巨大损失,97.3% 的人血本无归,最大单笔损失达 2100 万元。其中,大学生小刘因拉 20 多名同学入局,涉嫌传销犯罪已被立案调查,学业尽毁。这一系列数据和案例,深刻揭示了绿途币项目的危害性。
在立案后的侦查过程中,警方克服了诸多困难。由于项目涉及跨国犯罪,资金转移路径复杂,技术手段隐蔽,给调查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但警方通过与国际执法机构合作,追踪资金流向,分析技术数据,逐步理清了项目的运作脉络。目前,已经掌握了部分关键证据,锁定了一些涉案人员。尽管部分核心成员已外逃,但国际刑警组织已介入,对在逃人员发布红色通报,全力追捕。同时,警方还积极联系受害者,收集相关证据,为后续案件的审理做充分准备。
从法律层面分析,绿途币项目明显违反了《刑法》第 176 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第 192 条(集资诈骗罪)。它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承诺保本付息,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大量投资者。根据法律规定,此类犯罪行为将受到严厉惩处。在后续的司法程序中,一旦罪名成立,涉案人员将面临有期徒刑,并需缴纳罚金,非法募集的资金也将依法追缴,尽可能挽回受害者的损失。
绿途币案件为广大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在参与任何投资项目,尤其是涉及虚拟货币、高收益理财等领域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要仔细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随着绿途币立案调查的持续推进,相信真相将逐步大白于天下,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