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9 月 15 日,以太坊完成了历史性的 “合并(The Merge)” 升级,这一事件标志着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机制彻底转向权益证明(PoS)机制,也使得以太坊挖矿成为了历史。
在 PoW 机制下,“矿工” 们利用计算机硬件的算力,通过反复尝试不同的随机数(nonce),去解答复杂的数学难题,以此来验证交易并创建新的区块。谁先成功解答,谁就能获得区块奖励以及交易手续费。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计算资源,显卡等硬件设备长时间高速运转,导致能耗极高。据以太坊官方透露,如果继续采用 PoW 机制挖矿,每个以太坊币的获取,所耗费的电量相当于一个家庭 2.8 天消耗的各种能量。全球每年用于比特币挖矿的电力消耗为 128.61TWh,以太坊的年耗电量也高达 79.79TWh,如此高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监管关注。
以太坊合并后采用的 PoS 机制,运行逻辑与 PoW 大相径庭。在 PoS 机制中,区块链网络的安全和交易验证不再依赖于矿工们耗费算力的 “挖矿” 行为,而是由那些质押了一定数量以太币(ETH)的节点来负责,这些节点被称为验证者。验证者被选中创建新区块和验证交易的概率,取决于他们质押的以太币数量以及质押时间的长短,即 “币龄”。简单来说,质押的以太币越多、时间越长,被选中参与新区块创建和交易验证的机会就越大,获得的奖励也就越多 。这种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了能源的高消耗,以太坊基金会曾预测,合并后的以太坊网络电力支出预计将下降 99.65% ,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也表示以太坊合并后将使全球用电量减少 0.2% 。
以太坊合并升级无法挖矿,对相关各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矿工而言,曾经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的矿机瞬间失去了在以太坊网络中的价值。在 PoW 机制下,矿工们为了提升算力,不断升级硬件,构建大规模矿场,耗费了巨额成本。合并后,这些矿机无法再用于以太坊挖矿,大量矿工面临失业,不得不寻求转型,比如部分矿工转向仍然采用 PoW 机制的以太坊经典(ETC)网络继续挖矿 。
从市场角度来看,以太坊合并对显卡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在 PoW 挖矿时代,显卡作为挖矿的核心设备,需求极度旺盛,价格一路飙升。例如英伟达发布的 RTX 30 系显卡,官方定价 2999 元的 RTX 3060Ti,在最高峰时价格暴涨近乎破万。随着以太坊不再支持挖矿,显卡需求骤减,市场价格大幅回落,众多依赖挖矿需求的显卡厂商营收受到严重影响 。
在区块链行业生态方面,以太坊合并推动了整个行业对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思考如何在保证区块链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交易效率。同时,PoS 机制的成功实施,也为其他区块链项目提供了借鉴,促使更多项目探索共识机制的创新与变革 。
以太坊合并后无法挖矿,是区块链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以牺牲传统挖矿模式为代价,换来了能源效率的极大提升和行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对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和相关产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