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币已经上交给国家了吗?真相大揭秘

 

在加密货币的热潮中,派币(Pi Network)凭借手机免费挖矿的便捷性吸引了大量关注。近来,一则 “派币已上交给国家” 的传闻甚嚣尘上,撩拨着众多投资者的心弦。但事实上,这只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从派币自身性质来看,它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挖矿方式独特,借助手机即可完成,且无需消耗过多资源,每日简单点击就能获取。然而,多位业内专家明确指出,主流加密货币挖矿需投入大量算力,设计复杂算法保障加密安全,派币这种简单的手机挖矿方式,背后算法很可能较为简易,安全系数低,易遭黑客攻击,在币圈公信力不足。

在我国,货币发行有着严格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合法的货币发行机构。像派币这类虚拟货币,并非由央行发行,与人民币不存在兑换关系。并且,我国早已明令禁止投资者参与比特币、派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因其交易易滋生洗钱、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扰乱正常金融秩序,还可能引发赌博、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此类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至于网传派币上交给国家这一说法,毫无事实依据。一方面,派币项目方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消息;另一方面,国家对虚拟货币一直秉持严格监管态度,多次强调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此前虽有个别虚拟货币案件中,涉案数字货币被依法处理后资金上缴国库,如 “PlusToken” 特大跨国网络传销案中,警方查封的数字货币变卖资金全部上缴国库,但这是针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置,与派币所谓主动上交完全不同。

此外,派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其难以获得国家认可。其美国官网未备案,在代码开源平台 GitHub 上也找不到开源代码,而主流区块链项目多采用开源技术,接受大众监督。并且,派币扩张模式与传销极为相似,虽不收取入门费,但依靠 “拉人头” 发展下线,上线可从下线交易中获取担保费用等收益,层级关系明显。而且项目方对主网出台时间、交易所上线时间始终含糊其辞,更多是依靠 “画饼” 维持热度,缺乏实际价值支撑。

派币并未上交给国家,其自身风险重重,投资派币不仅难以实现财富增值,还可能让投资者陷入财产损失困境,甚至触碰法律红线。投资者务必保持理性与警惕,远离这类未经官方认可、存在诸多隐患的虚拟货币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