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代币销毁机制自伦敦升级(2021 年 8 月)引入后,成为影响其通证经济的核心因素之一。每年销毁的 ETH 数量并非固定值,而是与链上交易活跃度、Gas 费水平及网络升级密切相关,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
从历史数据来看,以太坊销毁量在不同年份差异明显。2022 年是销毁机制运行的首个完整年度,全年累计销毁约 293 万枚 ETH,按当年平均价格计算,价值超 50 亿美元。这一年,以太坊链上 DeFi 生态繁荣,NFT 交易热潮推动 Gas 费频繁飙升,尤其是在 5 月和 11 月,单月销毁量均突破 30 万枚,创下阶段性峰值。2023 年,受整体加密市场低迷影响,链上活跃度下降,全年销毁量降至约 185 万枚 ETH,较 2022 年减少 37%,其中第二季度因以太坊上海升级引发的质押解锁潮,短期内抑制了交易需求,单季销毁量仅 38 万枚。
2024 年随着市场回暖,以太坊销毁量显著回升。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年销毁量达 252 万枚 ETH,其中第四季度因现货 ETF 获批带动资金入场,单季销毁量达 78 万枚,创三年来季度新高。2025 年以来,Pectra 升级优化了 Gas 费机制,提升了小额交易效率,前 8 个月已销毁 189 万枚 ETH,按此趋势推算,全年有望突破 280 万枚,接近 2022 年的峰值水平。
销毁量的波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 Gas 费水平,当链上出现拥堵(如大额 NFT 交易、DeFi 协议迁移),Gas 费单价(Gwei)飙升,单次交易销毁的 ETH 数量随之增加。例如 2022 年 5 月,某 NFT 项目发售导致 Gas 费突破 1000 Gwei,当日销毁量达 1.2 万枚 ETH;二是交易频次,日常转账、智能合约交互等高频操作累计产生的销毁量远超低频大额交易,2024 年以太坊日均交易笔数突破 150 万笔,直接推动销毁量增长;三是网络升级,如 2025 年 Pectra 升级通过 EIP-7702 优化了账户抽象功能,降低了部分操作的 Gas 消耗,短期内导致单月销毁量下降约 5%,但长期因用户体验提升带来的交易增长,反而抵消了这一影响。
销毁机制对以太坊的通缩效应逐渐显现。2023 年以太坊年通胀率已降至 0.3%,2024 年因销毁量超过新增发行(每年约 1300 万枚),首次出现年度通缩(-0.05%)。这意味着 ETH 的流通总量开始缓慢减少,理论上增强了其稀缺性。不过,销毁量与新增量的差值仍较小,若要实现持续通缩,需依赖链上生态进一步扩张 —— 据测算,当以太坊日均 Gas 费总额稳定在 1500 ETH 以上时,全年销毁量可超过 2000 万枚,真正进入 “通缩时代”。
对于投资者而言,以太坊每年的销毁数据是评估其价值的重要参考,但需注意销毁量并非唯一指标。链上应用落地速度、监管环境变化及竞品竞争等因素,同样会影响 ETH 的长期价格走势。此外,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参与相关活动存在法律风险,需保持理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