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过稳定币监管法案:加密货币市场的新航向标

 

当地时间 7 月 1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天才法案》),这标志着美国在联邦层面首次确立了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为加密货币市场带来了重大变革。

稳定币,作为一类与法定货币或大宗商品挂钩、价格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资产,近年来在美国市场发展迅猛。像泰达币(USDT)、美元币(USDC)等头部稳定币,在加密货币交易、跨境支付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总流通量已突破 1500 亿美元。然而,由于长期缺乏明确监管,其储备机制不透明、用户资金保障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

《天才法案》从多方面构建了稳定币监管体系。在发行主体上,严格限定只有获得联邦或州政府许可的金融机构才有资格发行稳定币,将非金融科技公司排除在外,从源头上减少了不稳定因素。例如,此前一些科技公司试图涉足稳定币发行,但因缺乏金融机构的专业风控与监管约束,易引发市场混乱,该法案有效规避了此类情况。储备资产方面,强制实行 “100% 储备制度”,要求发行的稳定币必须有等额美元现金或美国国债作为储备支持,为稳定币的价值稳定上了 “双保险”,确保其能与锚定资产稳定兑付。同时,法案设立稳定币破产保护机制,强制发行机构将用户资金与运营资金分离,保障用户资产在发行方破产时享有优先清偿权。

从美国国内视角看,该法案的通过具有积极意义。它规范了市场秩序,明确了稳定币发行与运营规则,为投资者消除了诸多顾虑,提振了市场信心,吸引更多金融科技公司、区块链企业在美国开展业务,推动支付、结算、资产托管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例如,一些原本对美国市场持观望态度的区块链支付企业,在政策明确后,可能会加速进入,助力支付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从全球金融格局层面而言,稳定币有望成为美元在全球支付和储值领域的新 “代言人”。随着稳定币规模扩大,全球对美债的需求会相应增加,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当然,《天才法案》并非完美无缺。强制纳入反洗钱体系、严格的审计要求等,会增加合规成本,或导致部分追求匿名性和 “去中心化” 的用户及平台放弃美国市场。但总体而言,这是美国在稳定币监管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后续其实施效果以及如何平衡监管与创新,值得全球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