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谓的 “操作流程” 来看,一些人会通过境外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操作。先在交易所注册账号并完成实名认证(部分平台规避监管,实名认证环节流于形式),将 USDT 转入交易所账户,在交易界面选择 “USDT/CNY” 交易对,挂单卖出。当有买家接单后,交易所会将对应的人民币转入买家绑定的银行账户,再由买家通过线下转账等方式将资金转给卖家。但这类交易所不受我国监管,平台可能突然跑路,导致用户资产无法提现。2023 年,某境外交易所突然关闭,数千名中国用户的 USDT 无法变现,损失累计超亿元。
还有人选择通过微信群、QQ 群等社交平台寻找 “点对点” 交易对手。双方协商好价格后,卖家将 USDT 直接转入买家的虚拟货币钱包,买家通过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转账人民币。这种方式看似直接,却暗藏巨大风险。不法分子常伪装成买家,以 “先转币后付款” 为诱饵,在收到 USDT 后拉黑卖家,导致卖家钱币两空。2024 年某地警方通报的案例中,受害人李某通过社交平台售卖 USDT,被买家骗取价值 12 万元的代币后无法联系对方,最终因交易本身非法,难以追回损失。
从法律层面讲,参与 USDT 与人民币的兑换交易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我国《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的兑换业务。2025 年某法院审理的案件中,张某因在一年内为他人提供 USDT 与人民币的兑换服务,涉案金额达 500 余万元,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无论是通过交易所还是点对点交易,资金流向都可能涉及洗钱、诈骗等违法活动。一旦交易对手的资金来源非法,卖家的银行账户可能被监管部门冻结。2024 年,全国范围内因涉及虚拟货币交易被冻结的银行账户超过 10 万个,其中多数与 USDT 兑换人民币有关,部分用户账户冻结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影响正常生活。